银田镇:以实践活动新形式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
文章来源: 作者:梁丽丰 时间:2021-06-08 08:35:03
近年来,韶山市银田镇着眼于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积分管理、草根名嘴、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积分管理”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为深入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银田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在银田寺社区探索推进“党建+积分管理”办法,激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镇全面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提供有益探索。 坚持需求导向,出台积分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银田寺社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积分与村民福利、村规民约挂钩。将小区内所有户籍居民家庭、外来常住3个月以上家庭作为积分管理对象,按照“积分不扣分,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采取“住户自评自述、业主委员会公示认定”的模式,每月在每一个小区评选出前三名,并给予一定的服务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获得一、二、三名的分别可以得到50元、40元、30元的物质奖励,社区居委会每半年评选一次进步奖和半年优胜奖,同样可以得到50元的物质奖励,以服务“积分化”、积分“消费化”的形式,促进党员群众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创新方式方法,推动积分管理落地。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网格员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以小区业主会、楼栋户主会的形式,向居民宣讲积分理念、积分事项、积分标准、积分奖励等内容,广泛宣传积分制管理的意义、目的和做法,营造浓厚的积分氛围。积极组织积分分享会等活动,通过现场亮积分、比积分、兑积分,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今天你积分了吗?”已成为社区居民流行的口头语。 注重资源整合,夯实积分管理支撑。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成立由网格长、居民代表、网格员、社区民警等组成的积分制工作小组,负责本网格区域的积分申报、核实、认定等工作,合力推进积分制管理工作。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发动乡贤、爱心企业家捐赠,解决积分制管理经费来源。自积分制管理推行以来,银田寺社区在人居环境、平安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均有了大幅提升,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和谐社区示范、湖南省文明社区、湘潭市十大平安社区。 “草根名嘴”宣讲德法交融新理论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为更好实现基层治理“三治”融合,银田镇探索组建“草根名嘴”微宣讲队,用“小故事”传播“大道理”,让法治、德治、自治理念渗透于百姓日常生活,提高了群众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 用“身边人”说“身边事”。按照“有威望、懂理论、懂群众、自主自愿“的选拔标准,发动广大村(居)民踊跃推选宣讲队员,通过自主报名、审核把关、公示公开等选拔程序,全镇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教师、党员干部、本地乡贤等8人组成的“草根名嘴”微宣讲队。今年以来,“草根名嘴”开展宣讲23场,服务群众310人次,通过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理论。 用“小阵地”弘扬“主旋律”。按照“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将村民最关注、村里最活跃的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兴旺农场、欢乐广场、美丽屋场等标志性场所,作为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的宣讲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小舞台弘扬正能量,实现宣讲“全覆盖”、常态化。 用“小故事”传播“大道理”。做实“微宣讲”,开展微宣讲“菜单”点单服务,“草根名嘴”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群众语言向群众讲新思想、讲美德、讲法律、讲家风...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让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走进更多群众心中、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如银田寺社区的宣讲队将居民公约顺口溜编制成快板舞,因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很快就被大家传诵。 “志愿服务”奏响和谐文明新乐章 银田镇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入,促进社会治理与群众自我服务的良性互动,努力形成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打造“一村一品”。实施志愿实践活动品牌战略,按照“一村一品”工作思路,创新开展华南村“阳光课堂”、银田寺社区“党旗下的红袖章”、银园村“和事佬”、银田村“开心农场”、南村村 “一颗红心”等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镇共有志愿者260人,积极参与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心理疏导、文明创建、治安巡逻、疫情防控等工作,引导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 融入重点工作。在镇党委的引领下,将志愿服务与融入全镇重点工作。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六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奉献,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社区防疫的第一道屏障,自发组成社区疫情防控小组,在社区各个卡口轮流值守;积极劝离走亲串户的群众,号召群众做好个人卫生;协助社区做好外来人口的排查工作,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定期上门对辖区内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进行生活照料、心理辅导、代缴代购等,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带来的恐慌感,并送去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期间共计代购次数达300余次。 做好社会公益。在各村社党支部的引领下,志愿者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力量,广泛开展助残、敬老、助学、就业创业帮扶、爱心义诊、关爱“留守儿童”、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向上、向善、明德惟馨的社会文明风尚。比如志愿者们为华南村智障儿童谭开成庆祝生日并送去生日礼物,为参加体检的老年人送去爱心早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