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韶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文章来源: 作者:郭小康 成瑶 彭瑶 王无冕 时间:2021-02-05 09:29:20
2月2日上午,韶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汇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139人,实到135人,符合法定人数。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赵叶惠主持开幕大会。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按姓氏笔画为序):王长青、汤更喜、孙甍、肖进良、邹复庚、张海明、张继军、陈永忠、罗杰、周利人、庞向荣、赵叶惠、胡亚湘、袁绚、唐杰、曹伟宏、彭丽华、廖雪林。
主席团全体成员,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长兼韶山市委副书记付维华,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韶山干部学院院长蔡文辉在主席台就座。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不是代表的市委常委、市政协、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
列席本次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武部领导,部分湘潭市人大代表,参加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
会议听取了市长曹伟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曹伟宏在《报告》中说,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咬定发展不放松,不惧风雨克时艰,砥砺奋进开新局,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7.4%。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阻击战,人民健康安全得到守护,主要经济指标走在湘潭前列。一鼓作气打好三大攻坚战,46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成果全面巩固,整体环境质量位居优质序列。全面小康“六覆盖”考核排名湘潭第一,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喜获国家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首批湖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国、省荣誉。
《报告》指出,2020年,全市致力于筑防线、抓统筹,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决落实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市300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400余名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500余名志愿者倾情奉献,180余名企业家慷慨解囊,12万韶山人民守望相助,联防联控筑牢防疫屏障,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境外疫情零输入,成为全省首批低风险地区。同时,完善常态化防控体系,统筹推动复工复产。致力于兴产业、强实体,经济发展稳步向好。文化旅游加快复苏,承办了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了百里万亩油菜花观光节,来韶游客1108万人次,旅游环境优化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新型工业逆势而上。园区实现税收6.34亿元,工业税收增长3000余万元。服务产业活力增强,创新赋能效应明显。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县考核验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亿元,新增产学研平台8家,转化科研成果15项,碳基材料路演为企业争取投资2500万元。致力于促改革、抓项目,内生动力不断激发。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175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综合排名湘潭第一。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全年引进项目87个,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增长20.9%,项目攻坚取得突破。致力于固底板、守底线,三大攻坚纵深推进。打好帮扶、产业、消费组合拳,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完成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办交办问题整改任务,落实“三禁三不”工作,实施核心景区、韶河、青年水库水环境治理,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4.5%、100%,2360亩污染耕地得到修复,韶河景区段获评省级“美丽河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生态持续向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获评全省先进,统筹抓好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致力于夯基础、提品质,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文明建设再上台阶。致力于办实事、谋民利,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市民生支出占比70.4%,省、湘潭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公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省第一,获评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报告》指出,随着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市“十三五”顺利收官。过去的五年,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全市人民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红色旅游质效双增,年均来韶游客达1945万人次,稳居全省5A级景区第一方阵,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产业发展换挡提速,以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36家服务型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10.9亿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面位居全省前列。内生动能持续迸发,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1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3.5%,14种“韶山制造”产品出境出海。人民群众更加幸福,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治最高奖“长安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市将对标中央、省市要求部署,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红色引领,着力建设红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二是坚持转型升级,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三是坚持改革推动,着力建设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基地;四是坚持扩大内需,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五是坚持区域协同,着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幸福家园;六是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区域生态康养首选地;七是坚持民生为本,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八是坚持综合思维,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韶山。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化新韶山”战略目标,紧扣“五个韶山”的时代内涵,全面推进“四地一园”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报告》明确,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抓红色旅游升级,推进全域精品旅游,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升级旅游服务配套,擦亮文旅融合新名片。二是突出抓园区发展提质,推进园区高效集约发展,加强主特产业链建设,实施企业扶持培育计划,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三是突出抓改革创新赋能,强化创新驱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四是突出抓内外双擎增效,全力扩大投资,全面促进消费,高质量对外开放,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五是突出抓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城镇整体品质,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六是突出抓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厚植绿色经济新优势。七是突出抓重大风险防控,防控新冠肺炎风险、政府性债务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筑牢长治久安新堤坝。八是突出抓福祉普惠共享,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添幸福美好生活新元素。九是突出抓履职能力建设,坚持忠诚、依法、高效、廉洁履职,彰显秉公为民政府新形象。
会上,代表们还审查了《韶山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过程及基本情况》《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韶山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韶山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表决通过了《选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