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章来源: 作者:郭莹 时间:2020-04-14 15:06:10
留守儿童和老人在家需要帮助怎么办?乡、村干部通过信息化平台远程“对话”,有需要再提供上门服务;群众平日里是否有需求?乡村干部定期“敲门上户”,主动提供相关帮助。近年来,韶山市韶山乡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更好地服务群众,完善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精准的“保姆式”服务,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和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韶山乡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为此,该乡建立了一个平安乡村信息化平台、一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开展全方位服务。
家住韶阳村的贺娭毑年过七旬,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常年一个人在家,是村里的重点照顾对象,便民服务员每天都会通过平安乡村信息化平台随时查看老人的情况。近日,便民服务员彭晓霞像往常一样打开系统查看,等了好几分钟也没见贺娭毑的身影,让人很是担忧。“贺娭毑,你还好吗?”彭晓霞立即通过系统与贺娭毑交流,得知贺娭毑因感冒身体不舒服,早饭都没吃。随后,村干部立即带着乡村医生上门为贺娭毑诊断,并让她按时服药,当天晚上,贺娭毑的身体就好多了。
这就是韶山乡整合“线上”资源,利用平安乡村信息化平台为群众服务的一个缩影。通过平台,该乡重点开展留守老人、儿童每日“喊话”服务,及时了解该群体需求,第一时间送去帮助。同时,该平台将重点政策及工作每日信息服务、重点人员及场所每日巡逻服务以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畜禽圈养、秸秆禁烧、社会治安等全部纳入进来,实现日常服务管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韶阳村的彭晓霞就是一名信息化平台管理员,她每天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信息化平台,开展“点名服务”。看到留守老人们在前坪散步、在家里做早饭,她就感到很踏实。看到谁家里的房前屋后有垃圾,她也会第一时间“喊话”,在系统中劝导农户,并通知村卫生专干及保洁员上门督促农户卫生整改到位。
“线下”服务是依托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的。乡党委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全乡10个村已全面完成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以及多种符合群众需求的功能室。“以往在村里办个小事要跑好几个地方,有时同一栋办公楼还楼上楼下来回跑。现在方便多了、所有村干部全部在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公,所有事情一门式搞定”。在韶前村便民服务大厅,正在办理计生证明的群众对“一站式”服务赞不绝口。此外,各村立足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建立了“周阿姨谈心室”“四点半课堂”“小组长调解室”等,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服务。
主动“敲门上户”解难题
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韶山乡做实做细网格化,主动将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推行“敲门上户”服务,即村干部每日必须有1个小时入户走访,乡干部每周必须有1天时间到网格开展服务,各级党员干部当面听取群众呼声,做到社情民意“一周一汇总”、政策咨询“三天有答复”、疑难矛盾“一周有方案”,使解决问题的关口进一步前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大坪村网格员刘家和坚持每天入户走访,对群众反馈的问题都进行详细记载,及时了解情况并积极做好调解工作。该村一文姓村民反映了水田水渠被堵的问题,他第一时间将问题提交村“两委”会议商议,一个星期后,该村民就收到一份有效解决方案。
平里村网格员余海军在“敲门上户”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易某与徐某之间因屋后山体滑坡而引发矛盾,他第一时间进行了实地查看,现场组织当事人进行协调,同时邀请退休老书记和村民组长参与调解,经过两次调解,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
韶润村村民何某近期准备外出务工,网格员龙容了解情况以后,主动上门教他如何下载健康二维码,还主动为其开具村委会提供的健康证明。
最近,韶山村的网格员们都在忙着上户开展土地抛荒和粮食生产的摸底及宣传,他们深入每丘每块每户,现场查看土地抛荒的现状、原因,并与农户面对面制定整改措施,目前,已经成功劝说农户种植早稻490余亩。
党员干部们的实际行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这样的网格员,我们真是幸福,为他们点赞!”“现在的村干部会经常到家里走一走、问一问,有什么问题也方便我们第一时间反馈。”“网格入户,让干部直接到一线,直接做群众工作,比过去组织群众过来参加会议、简单的宣讲政策效果要好多了。”……
今年3月以来,各村先后召开户主会70多场,分网格分片就平安乡村、垃圾分类等进行宣传,与群众直接对话,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多件,政策答复10多件,专题研究20多次,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支持。